在线客服

猪疫苗 禽疫苗 化药产品 牛羊产品 人力资源
在线客服

猪伪狂犬病防控净化的难点及建议

来源:发布时间:2022-08-11 点击率:898

早在1813年,美国人在临床上首次描述了猪伪狂犬病感染牛的病例,病牛表现为极度瘙痒,最后死亡。1849年瑞士最先用伪狂犬对该病进行了命名。1902年,匈牙利内科医生Aujeszky报道了在患病公牛、犬和猫上分离到感染源,并证明这种病原与狂犬病毒不同,始称Aujeszky`s disease(AD)。一直到1910年SchmiedhofferF才发现了该致病因子为pseudorabies virus(PRV)。我国在1947年才首次报道猪伪狂犬病的存在,到目前为止,我国超过95%的猪场均接种猪伪狂犬病疫苗,但是临床上猪伪狂犬病仍然常有发生,尤其是发生过猪伪狂犬病的猪场,复发该病的几率相对猪伪狂犬病阴性场更高。猪伪狂犬病主要导致怀孕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以及弱胎;产房仔猪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病死率高达100%;中大猪也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给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伪狂犬病毒防控和净化中的难点和关键点做一总结。


1 猪伪狂犬病防控净化的难点

1.1 一次感染,终身带毒

猪伪狂犬病毒相比其他病毒更加特殊,其可以在猪的三叉神经节和嗅球处潜伏,从而逃避猪伪狂犬病毒疫苗产生的中和抗体对其清除。因此,当猪只第一次感染猪伪狂犬病毒时,无法将病毒完全排出体外,将永远都处于带毒状态,无法转阴。虽然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可以保证阳性猪只减少以及阻断排毒,但是一旦猪只受到各种应激因素或自身免疫能力下降时,潜伏于神经系统的猪伪狂犬病毒会再次激活,猪只将再次成为猪伪狂犬病毒繁殖的温床,并向外界排毒,感染其他阴性猪只,造成场内猪伪狂犬病的出现。这就导致猪群出现反复感染猪伪狂犬病毒的情况,大大增加了猪场防控猪伪狂犬病的难度。


图片1.png 


1.2 病毒变异,疫苗保护效果下降

2012年以后,猪伪狂犬病毒基因发生了变异,变异的基因主要发生在TK,gB,gC和gE等毒力基因以及中和抗体基因。哈兽研研究团队基于伪狂犬病毒gB、gC、gD 以及gE等基因的进化树分析结果,将欧美分离株归为一大分支,为基因I型,中国分离株与韩国分离株归为另一大分支,为基因Ⅱ型;而基因Ⅱ型又分为2个小分支,2010年前分离的毒株与MinA株和Ea 株为代表的亲缘关系较近,处于同一小的分支中,为经典毒株;2012年以后分离的流行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与以MinA株和Ea 株为代表的亲缘关系较远,处于另一分支中,为伪狂犬变异毒株。


图片2.png

 

国内流行的猪伪狂犬病毒主要以变异株为主,这就使得原有的经典株疫苗保护效果下降,导致猪伪狂犬病毒变异株在当时掀起了一股“流产风暴”,大量母猪出现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以及弱胎的情况。目前,通过提升猪伪狂犬病疫苗的含量以及增加免疫接种的次数,降低了临床中猪伪狂犬病的发生。但是,经典疫苗仍然不能阻止PRV变异株对猪群的感染以及在场内的横向传播,这给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净化带来了巨大挑战。

1.3 引种监测疏忽,感染压力增大

前两年猪价较好,许多猪场选择扩大规模,大量引进后备母猪。由于在引种时没有监测猪伪狂犬病毒感染情况,导致许多阳性猪只混进猪场,在场内病毒进行循环,出现一个猪场多个猪伪狂犬病毒变异株感染的情况,导致场内猪伪狂犬病的情况更加复杂。

1.4 生物安全措施不力,防不胜防

在自然界中,猪伪狂犬病毒的宿主非常多,尤其是老鼠,一旦感染猪伪狂犬病毒以后,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排毒,一旦阳性老鼠混进猪舍,就会导致猪群快速感染并发病,是猪场伪狂犬病毒传播的主要传染源。

 

2 防控净化的建议

对于目前猪伪狂犬病毒变异株的流行情况,笔者认为做好以下几点有利于猪场实现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和净化。

2.1 选择高效的疫苗

目前,国内的猪伪狂犬病疫苗主要分为经典疫苗、进口疫苗以及变异株疫苗。这三种疫苗在临床中对于感染PRV变异株的仔猪的保护能力各不相同。猪场需要选择保护效果最佳的疫苗来降低猪伪狂犬病毒对猪群的危害。华派生物集团和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田志军研究团队合作的变异株伪狂犬5基因缺失疫苗(TP株)研制工作进展顺利,预计2023年将隆重上市。该疫苗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安全性高,10倍剂量疫苗免疫仔猪后不能在任何免疫猪组织内分离到病毒和检测到核酸,不存在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能力;2、保护效果好,该疫苗在对PRV变异株的临床保护和阻止病毒在猪场内传播上均优于PRV经典疫苗和进口疫苗。

 

图片3.png


2.2 科学的免疫程序

根据当前伪狂犬病的流行形势,规模猪场应该加强猪伪狂犬病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规模相对较小的猪场,实行猪伪狂犬病疫苗普免的方式,每年普免3~4次,阴性场3次,阳性场4次。后备种猪配种前免疫2次,间隔4周,每次1-2头份。对仔猪,在出生后1~2天滴鼻免疫,40日~50日龄肌注1头份、80-90日龄肌注2头份。

2.3 准确的抗体监测评估

有条件的猪场,可以选择定期监测猪群抗体水平,根据猪群抗体水平制定适合自身的免疫程序,调节免疫时间,减少甚至避免免疫空窗期,降低阳性猪只的排毒,通过不断地优化免疫程序,达到控制猪场猪伪狂犬病的流行。一般认为,种公猪全部采样检测,其他各阶段猪群按5%比例抽检,每阶段采集5-10份,全场不少于30份样品。gE抗体为阳性,表示猪群有伪狂犬野毒的感染,需要注意的是100日龄以下的猪只gE抗体阳性,也有可能是母源抗体;gB抗体为免疫抗体,gB抗体阳性率达85%以上,视为免疫合格;合格率低于70%,则要分析具体原因,及时强化免疫。

2.4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自从非洲猪瘟爆发以来,许多猪场对生物安全越来越重视。一般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对防控猪伪狂犬病尤其重要:1、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坚持自繁自养;2、引种前检测gE抗体,引进gE抗体阴性猪群;3、消毒所有运输工具,进入猪场的物品全部消毒,防止交叉污染;4、灭鼠,猪场中老鼠是许多疾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猪场一定要定期灭鼠。5、保证饲料不受霉变,增强猪群自身免疫力。

2.5 规范的生产流程管理体系

目前猪场疾病越来越复杂,建立规范的生产流程管理体系,不仅可以降低猪伪狂犬病的发生,还可以减少其他传染病发生的机率。对于有条件的规模场,做到以下几点是非常必要的。1、分点饲养,切断病毒从商品猪感染种猪的途径;2、批次化生产;产房全进全出,保育舍和育肥舍优进全出;减少猪只交叉感染机会;3、控制猪舍环境:优化温度、湿度、洁净度、密度、通风、光线的控制;4、入群监测,有条件的猪场场外培育后备母猪,入群全群监测,阴性后备猪才能入群;5、1-2胎母猪实行分线生产;gE阳性母猪和阴性母猪分区饲养;6、有计划的逐步淘汰gE抗体阳性猪。


图片4.png 

 

总而言之,针对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净化,必须要有科学的免疫程序减少免疫空窗期,选择高效的猪伪狂犬病疫苗阻断病毒横向传播,以及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生产流程管理体系,最终才能实现猪伪狂犬病的有效控制及净化。

公司地址:四川简阳经济开发区石盘食品医药产业园

联系电话:028-27282488 销售电话:028-27400432 传真:hpswjt@163.com

华派移动官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派

Copyright?2019 华派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蜀ICP备12000364号-1 网站技术支持:明腾网络